在這個熱情似火的盛夏時節,江蘇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腳步同樣熱切。
7月28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現場迎來了15張新鮮面孔——他們不僅是受邀旁聽的公民,更成為常委會分組審議首次面向公眾開放的親歷者。這一創新實踐標志著省人大常委會在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上邁出新步伐,是繼今年初公民、外國友人旁聽省人代會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鮮活探索。從開放人代會旁聽到走進常委會分組審議現場,省人大常委會的“大門”越開越大,民意表達更暢通,民主實踐更鮮活,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廣開了人大工作的“民意窗”,更是搭建起人民群眾參與治理的“連心橋”。
直面社會熱點、回應百姓關切,是人大立法的顯著特點。省人大常委會始終將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立法工作的風向標,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的婦女權益保障條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聚焦群眾切身利益,后者草案更附有39頁翔實的社會意見征集報告,彰顯開門立法的民主實踐;同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決定則瞄準國家戰略,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筑牢制度保障。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民營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草案,還將提請明年年初召開的省人代會審議,通過更廣泛的民主程序凝聚共識,確保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護航改革發展。
完備的程序是充分發揮人大監督功效的必要條件。為進一步增強監督工作實效,本屆省人大常委會對監督工作程序進行了優化——由專門委員會直接向常委會會議匯報專項監督情況,這一創新舉措聚焦“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確保人大監督落地有聲,切實取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成效。
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三項專項監督報告接受審議,內容涵蓋科技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太湖流域環境治理等重點領域。這些報告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把脈、務實建言,體現了專項監督的深度和力度。目前,圍繞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創新等領域的專項監督工作也已全面展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督辦有力,群眾受益。今年6月,隨著“寧儀揚”定制客運專線的試運行,省人大代表隆相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第1143號建議得到圓滿落實,困擾沿線群眾已久的出行難題得到有效化解。這是省人大常委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又一份務實答卷。
辦理重點督辦建議,既是發揮代表建議服務大局功效的重要抓手,更是人大回應民生關切的有力舉措。7月以來,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分別帶隊,圍繞農民增收、固廢處置、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養老等民生熱點,開展重點處理代表建議督辦調研,持續深化跟蹤督辦。通過建立精準督辦機制,省人大常委會推動每件代表建議辦得實在,讓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對于國家權力機關來說,“同人民在一起”不僅是一句深情的宣示,更是深深浸潤在人大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中的價值追求。這不僅是全體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矢志不渝的政治自覺,更是人大常委會機關履職盡責的根本遵循。
從立法工作到監督問效,從代表履職到民意征集,省人大常委會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讓“人民”二字真正成為人大工作最鮮明的底色。
人大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一切工作為了人民。新征程上,全省各級人大要永遠同人民在一起,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干字當頭、實字托底,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充分展現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人大擔當,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