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種正當時,不負農時不負春。近日,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專家以《小麥春季高效田管技術》為題,為灌南縣農業技術骨干、縣稻麥產業家庭農場(服務)聯盟負責人進行了專題授課,為灌南縣春耕送來一場“及時雨”。
以人才“破土之力”撬動鄉村“振興之變”,今年以來,灌南縣人大錨定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將高素質農民培育作為“三農”工作的突破口,創新機制、精準監督、系統施策,通過耕好“制度田”、播撒“金種子”、嫁接“產業鏈”、筑牢“生態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新農人引擎”,形成“人才興農、科技強農、產業富農”的生動局面。
耕好“制度田”,監督破土催生政策“春芽”
“農,天下之大本也。”為了給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灌南縣人大積極發揮制度優勢和監督職能,為相關政策的落地生根保駕護航。
針對農民培訓“九龍治水”困局,人大代表化身“政策啄木鳥”,通過專項審議、專題詢問、代表約見等“監督組合拳”,推動政府整合多部門資源,制定培訓計劃,從土地流轉到創業貸款貼息,從技術培訓到“新農人”職稱評定,把傳統農民蛻變為持證上崗的“農業經理人”。
為了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人大組織相關人員,深入鄉鎮、農村,與農民、農業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了解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農民對一些農業補貼政策知曉度不高,導致未能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調研組及時將這一問題反饋給政府部門,督促其加強政策宣傳和落實,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鎮、村的聯系,讓農民及時了解政策信息。
通過人大的靶向監督,一系列有利于高素質農民培育的政策措施得以有效實施,為鄉村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制度土壤”。
播撒“金種子”,靶向培育鍛造硬核實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培育高素質農民需要精準施策,灌南縣人大結合鄉村振興舉措,舉辦各類培訓班。
打造“線上+線下”雙模式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建立農村電商培訓長效服務機制,持續推動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頤高互聯網創業園等為培訓主陣地,定期開展電商普及類、進階類、專業類等分級分類培訓,為農業產業新業態提供智力儲備。
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灌南縣人大組織代表深入農村調研,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根據調研結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能手進行授課,確保培訓內容貼合農業生產實際,縣鎮兩級人大代表還個展所長,對參加培訓的農民進行后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一次設施葡萄培訓班上,張店鎮種植大戶李大哥感慨地說:“以前種葡萄,都是憑經驗,產量和品質總是上不去。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種植方法,比如合理修剪枝葉、精準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今年我的葡萄有望增產增收。”
經過靶向培育的“金種子”,在鄉村的廣袤土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硬核力量。
嫁接“產業鏈”,融合共生結出致富“金果”
“產業興則鄉村興。”灌南縣人大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讓高素質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
在堆溝港鎮人大開展的農副產品銷售“百日攻堅”行動中,為提升農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人大代表深入市場進行走訪調研,精準摸清消費者需求后,采用品牌農業與電商直播相結合方式,打造了全新的農業產業鏈推廣模式,有效帶動村民增收300余萬元。
在推動產業融合過程中,灌南縣人大還鼓勵農民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田樓鎮的部分農民在人大代表的引導下,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開辦了農家樂、民宿等,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農家菜,還能體驗農事活動,感受鄉村生活的樂趣。
通過嫁接“產業鏈”,多態融合,高素質農民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實現融合共生,結出致富金果。
筑牢“生態圈”,沃土涵養孕育綠色動能
“生態興則文明興。”灌南縣人大注重營造良好的鄉村人才發展“生態圈”,更注重農業產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今年初,縣人大專題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2024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情況的報告》,針對過去一年中還存在的問題,委員們緊盯突出問題,回應群眾環境訴求,提出強化科技支撐以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建議,推動政府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料加工現場,一輛輛載有秸稈的車輛從料場運往車間,隨后在加工粉碎后通過運輸帶送往食用菌基料培養間,秸稈經過3次發酵即可制成優質食用菌培養基。該公司發酵廠廠長陳錦河介紹,“我們企業每年使用秸稈12萬多噸,產生基料18萬噸,生產蘑菇6萬噸,實現經濟價值6億元左右。”從生物質顆粒燃料到食用菌培養基質,以科技為支持,秸稈完成一次精彩的變身,既實現價值的提升,又涵養了綠色生態。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灌南縣人大還推動政府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提供創業補貼、貸款貼息、住房保障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提升農村生活的吸引力,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在良好的“生態圈”中,高素質農民能夠安心生活,放心發展,不斷孕育出推動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人”,從“單兵作戰”到“軍團突圍”,灌南縣人大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助力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夯實了鄉村人才支撐,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活力,為奮力書寫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篇章貢獻了積極力量。(汪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