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常州獲得地方立法權。十年來,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盯改革發展大局,緊貼人民群眾所盼,不斷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已制定地方性法規27部、修改8部,其中6部為全國首創、4部被列為全省設區市立法精品培育工程項目,走出了一條具有常州特色的地方立法之路。
立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聚焦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制定全國首部新能源產業促進條例,助力常州榮獲工信部授予的“中國新能源之都”產業名片;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制定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推動技術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創新平臺載體,全面構建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高標準制定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聚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護航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立法繪就生態文明畫卷。以立法寫好“水文章”,答好“生態卷”,形成以全行政區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框架,天目湖保護條例、河道保護管理條例為具體內容的治水法規體系,實現全市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在此基礎上,制定城市綠化條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持續完善生態環境領域法規體系,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24年,全市大氣綜合指數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環境綠化滿意度蟬聯全省第一,太湖水質首次達Ⅲ類,長江常州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生態岸線占比保持全省第一。
立法保障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制定租賃住房安全管理條例,提升全市租賃住房本質安全水平;制定電梯安全管理條例,守護群眾出行“第一步”。注重食品安全立法,出臺關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的決定,推動提升餐桌文明素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制定全國首部專門規范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將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在外賣餐飲領域全面制度化。注重“一老一小”立法,制定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打造具有常州辨識度的“家門口幸福養老”模式;制定全國首部勞動教育促進條例,打造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導、政府統籌推動、社會協同支持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入選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制定全國首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條例,入選全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經驗舉措清單,被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婦兒工委、住建部在全國推廣。
立法護航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取得地方立法權的第二年,我們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對保護什么、誰來保護、怎么保護、如何利用等關鍵問題提出了系統解決方案。之后,制定焦溪古鎮保護條例,為焦溪古鎮后續的保護、管理、傳承、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和保障;制定旅游促進條例,堅持全域化、融合化、智慧化旅游發展方向,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多層次的美好旅游生活需求。目前,正在與無錫人大協同開展錫劇保護傳承立法,為振興錫劇事業、推進區域文化整體繁榮提供制度范本;正在制定三星村遺址保護條例,為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十年來,常州人大堅持以法治固根本,以法治穩預期,以法治利長遠,與發展同行,與人民同心,積累了一些地方立法的寶貴經驗。我們深刻感受到,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幾個方面:
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人大立法工作的全過程,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更好助力常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建立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在立法選題、法規起草、重大問題協調、審議把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拓寬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共同做好立法工作。常委會黨組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對立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重要情況,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正是因為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與人大依法立法的有機統一,確保了人大立法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
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十年來,我們聚焦中心大局,加強立法工作統籌安排,制定實施兩個五年立法規劃和各年度立法計劃,打造了具有常州特色的立法工作品牌。我們制定出臺立法工作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施意見,豐富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建好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拓寬代表參與立法工作的深度,探索創新立法協商工作方式,不斷夯實了立法的實踐基礎和民意基礎。我們從制定《常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起步,持續加強立法制度機制建設,為規范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提供指南,圍繞立法關鍵節點和重要方面出臺22項工作制度,形成“1+22”制度體系,為立良法、促善治提供了有力支撐。
必須始終堅持立法為民、立法靠民。十年來,我們牢牢把握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制定有溫度的法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持續做好法規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研究反饋工作,廣泛聽取人民群眾、人大代表、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讓人民的智慧在地方性法規中閃光。我們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針對立法中的意見分歧和突出問題加強溝通,敢于在矛盾的焦點上“砍一刀”,防止因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影響工作進度和立法質量,努力讓每一部法規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必須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立行并舉。十年來,我們注重提高立法的針對性、精準度、實效性,積極推進“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切實聚焦發展之需、回應人民關切。我們始終堅持立行并舉,相繼制定地方性法規“四入”決定、宣傳實施工作意見、執法檢查辦法、實施情況報告規定、立法后評估辦法等制度文件,組織召開法規出臺后的新聞發布會、工作交辦會、實施推進會,聽取法規實施滿2年報告、一屆集中報告等,加強對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合力做好地方立法的“后半篇文章”。我們還充分發揮“常州巾幗法宣聯盟”和“法宣志愿服務隊”作用,統籌各方力量參與法規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十年探索路,踔厲再出發。站在新的起點,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繼續譜寫高質量地方立法的新篇章,為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常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