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明確要求,“充分發揮人大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泰州市人大常委會持續深化“護航行動”,著力構建“五有”高效能監督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突出思想引領,力求精準有度的監督。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這是人大監督的重大原則和實踐要求,是相互貫通、有機統一的。實踐中,我們從三個方面整體把握、全面落實:一是把牢定位方向。堅持在大局下思考、謀劃和推進監督,制定監督工作計劃時向市委報告,積極爭取市委支持,全年提請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人大工作12次,以人大常委會黨組名義向市委報告9次,確保人大工作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二是把準職責邊界。將“依法”兩字貫穿人大監督全過程,注重從法律、政策、工作層面推動問題解決。例如,我們連續6年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監督議題,圍繞政策落實、中介機構整治等不同切入點,先后開展工作評議、重點建議督辦、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并且總結監督經驗,制定《泰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人大職能助力打造“到泰州、泰周到”營商環境品牌。三是把握監督尺度。堅持寓支持于監督,在籌備省運會的關鍵時期,組織三級人大代表2次調研考察,圍繞場館建設查找86項問題,并逐一跟蹤監督到位,有力助推省運會圓滿舉辦。實踐證明,只有指出問題一針見血、提出建議務實可行,人大監督才能更有底氣、更讓人服氣。
突出監督重點,力求務實有效的監督。人大監督要務實有效,正確選題是“支點”,只有切中全局工作的關鍵環節,才能真正發揮監督作用;深度調研是“砝碼”,深入揭示問題、精準提出建議,可以“四兩撥千斤”;監督方式是“杠桿”,疊加運用就能放大監督的實效。實踐中,我們在議題選擇上求“準”。堅持緊跟核心、緊扣中心、緊貼民心,初步形成“法定議題+固定議題+重點議題”工作安排,對法定議題常做常新,結合新形勢扎實做好計劃、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管理和政府債務監督,預算績效監督做法被全國人大預算工委肯定;對固定議題組合發力,圍繞護航大健康產業首次聽取公檢法司4個部門同臺匯報,專題詢問“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決議執行情況,通過持續一屆的努力助推打造地標產業;對重點議題回應關切,圍繞代表建議集中、群眾反映突出的重點片區建設問題,連續多年跟蹤監督環鳳城河片區建設,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7次、開展專題詢問2次、組織代表視察10多次,持之以恒助推環鳳城河片區“環起來、游起來、亮起來”。在調查研究上求“深”。組織開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12篇調研報告在《調查與研究》《江蘇人大調研》刊載,“畝均論英雄”“工業企業用熱貴、供熱虧”等調研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并轉化為決策部署,關于早茶文化、靖江美食的調研報告形成廣泛影響。在監督方式上求“實”。聚焦長江大保護以及河道保護分別開展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生態環境目標完成情況,通過“執法檢查+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形成“組合式”人大監督模式。
突出制度機制,力求咬合有力的監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是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最高層次的監督,也是最具法律效力的監督。我們持續完善人大監督制度機制,推動人大監督長出牙齒并咬合有力。一是清單化機制。針對審議意見泛泛而談的問題,抓實交辦、整改、督查“三張清單”,條目式梳理調研發現的薄弱環節、代表反映的突出問題、審議提出的意見建議,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真正形成監督壓力。二是閉環化機制。在執行好審議意見當面交辦制度的基礎上,研究探索當面反饋制度,對問題清單逐年對賬銷號,必要時由常委會會議審議整改落實情況,對整改不認真的部門,適時約談、督促乃至啟動二次審議,確保問題真正解決。三是專業化機制。按照財政經濟、生態環境等分類完善專業代表編組,健全代表履職激勵機制,同時加強與決策咨詢委員會、專業人士等協作,不斷提高監督的專業化水平。四是公開化機制。完善人大監督公開制度機制,及時公布執法檢查報告、審議意見和處理情況,確保人大監督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突出系統思維,力求擔當有為的監督。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凝聚各方共同參與的監督力量,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一是強化上下聯動。扎實推進全省人大上下聯動十項重點工作,引導各市(區)在“點、提、辦、督、評”框架下,構建“百姓小事·你點我督”“枝葉關情·你點我督”等子品牌,同步拓展“我審您督——代表監督審判應用平臺”,貫通全市兩級法院、三級人大,形成全市“一盤棋”抓監督的格局。二是注重左右協同。整合人大各專工委監督力量,圍繞離岸創新中心、民生實事項目等議題,構建一個專工委牽頭、多個專工委配合的工作機制,形成集中力量、協同推進的監督格局。三是推進內外貫通。制定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貫通協調的意見,研究與審計監督、財會監督協調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推動監督內容上契合、監督方式上對接、監督資源上整合、監督成果上共享,不斷增強監督的效能。
突出民意民智,力求群眾有感的監督。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前期,我們率先制定并提請市委轉發《關于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 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對監督的參與,進一步厚植人大監督的民意基礎。我們推進工作“真參與”,增強群眾參與感。把重要監督事項下沉到全市752個“家站點”,部署不同任務給經濟運行情況觀察點、社會發展觀察點和民意采集點,提升“你點我督”平臺、“代表個人碼”等知曉率使用率,讓群眾全天候參與監督、反映訴求。我們探索評價“真算數”,增強群眾認同感。按照“抓兩端促中間”的思路,開展民生實事項目“回頭看”“再回頭看”,邀請群眾評判項目效果,確保項目辦到群眾心坎上。我們推動問題“真解決”,增強群眾獲得感。構建分層歸集、分析研判、分類處置、分級督辦、分步評議的制度安排,探索與“12345”聯動,常態化開展五級人大代表回選區訪選民“你點我督惠民生”活動,推動解決民生問題1100多個,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人大監督抓得準、抓得實。
(作者系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