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薄霧未散,天熹社區已開始蘇醒。張肖匆匆穿過樓宇間,目光習慣性地掃過墻體——那些曾如“補丁”般刺眼的外墻脫落痕跡,如今已全部修復,工人們正在腳手架上進行最后的收尾。這位南通市通州區人大代表、金沙街道天熹社區黨總支書記,用青春的時光精心打造著的百姓的幸福家園,更以“較真”的履職韌勁,在基層治理的經緯線上織就了天熹社區1542戶4758位居民的幸福圖景。
較真三年:微言建議護佑居民安危
社區治理的深水區,總藏著“硬骨頭”。對張肖而言,那段時間最揪心的莫過于萬頃良田安置小區那34棟高樓懸在頭頂的危機——外墻瓷磚如“不定時炸彈”般出現墜落。
于是新任區十七屆人大代表的她,便在2022年的一次會議上初提建議,遞交了第111號《關于解決金沙街道小區住宅樓外墻磚脫落問題的建議》,直述社區安置樓外墻脫落險情。彼時答復部門僅承諾“加強巡邏、購買保險”。張肖認為,方法治標未治本,樓體上的“補丁”依舊,居民心頭陰影未散。2023年的二次會議上,她再提第223號《關于解決金沙街道小區住宅樓外墻脫落隱患問題的建議》,追問路徑:明確提出“鏟除外墻磚,徹底改造”的方案。有關部門答復雖將修繕納入城建計劃,但要“三年分步實施”。漫長周期讓張肖和居民們焦慮蔓延。2024年的三次會議上,她再次遞上第19號《關于金沙街道“四個天”安置小區外墻磚除險過程中加強施工安全及群眾工作的建議》,盯牢安全:聚焦施工安全與群眾工作。她深入工地,記錄下隱患細節:安全通道覆蓋不足、高空墜物風險點、居民對施工噪音的怨言……這些一手觀察化作建議中條條“硬核”要求。
在張肖連續三年的持續不懈努力下,作為承辦單位的圓宏集團,在組織施工中兌現了答復中列出應對措施:鋼管銳角包裹軟材、吊籃每日安檢、入戶工藝展板講解……三年接力,從紙面建議到墻體新生,張肖用“釘釘子”精神詮釋了何為人大代表心中的“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智解難題:煙火巷陌創新基層治理
張肖的履職目光,始終錨定社區治理的難點堵點。面對安置小區物業服務的短板,她創造性提出“黨建+物業”模式:社區黨總支委員、物業負責人、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共組紅色物業團隊,建立“發現—協商—決策—落實—監督”閉環機制。曾經“換個燈泡等三天”的抱怨,化作“當天解決”的點贊。
“天熹有約”民情議事會則是她的另一張治理名片。結合區委“兩代表一委員”接訪活動,她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圍坐商議。新能源汽車充電難、毀綠種菜、車庫侵占等“老大難”問題,在開放討論中找到突破口。2024年初在區人代會上,她提出了第245號《關于在萬頃良田五個安置房住宅小區統一規劃安裝新能源電動車充電樁的建議》,得到街道的重視,并于當年辦理完成。當萬頃良田五個小區立起15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飛線充電的“蜘蛛網”悄然消失,安全與便利終得兼顧。
更見功力的,是她對政策落地的敏銳把握。老舊電梯故障頻發困人事件后,她在區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疾呼更新改造,提出了《關于解決金沙街道老舊小區高層住宅樓電梯問題的建議》。建議提交僅50天,星湖城市之星小區首批新電梯已開始運轉。“我們也沒想到這么快!”居民王女士的驚喜背后,是張肖建議與國家老舊電梯更新政策的精準契合——區住建部門迅速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每臺電梯最高補助15萬元,惠及550余戶居民。從“民意”到“滿意”,跑出了通州加速度。
枝葉關情:夾縫中求衡政策與民生
張肖的為民情懷,亦體現在對政策溫度與民生實感之間落差的敏銳體察。當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攀升至620元/年,她走訪發現:許多靠每月800元失地農民保障金生活的老人,眉頭鎖得更緊了。在區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她提交了第279號《關于減輕通州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負擔的建議》,直言保費增速與部分居民收入脫節,呼吁優化定價機制、強化資金監管、提升透明度。醫保部門的答復詳實專業——財政補助接近個人繳費2倍,智能審核系統嚴控費用,網站定期公示收支。張肖肯定進展,更在后續溝通中追問:“能否對困難群體設置彈性繳費梯度?公示數據能否更通俗易懂?”她深知,宏大制度框架下,需要代表為最柔軟的群體預留空間。
代表履職的刻度,就這樣化作百姓幸福生活的溫度,在基層的阡陌巷尾,鋪展出一幅溫暖堅實的幸福圖景。“沒有一種力量,比來自人民更強大;沒有一種根基,比植根群眾更堅實。”這不僅是張肖的履職箴言,更是她躬身實踐的信條。在煙火巷陌里的這方寸土上,她用沾滿煙火氣的“鐵腳板”,踏平了一道道民生的溝坎;用滴水穿石的韌勁,推動制度善意精準滴灌至最末梢的根系。
暮色四合,天熹社區內,煙火巷陌的深處是一幅幅寧靜安詳的景象:“群媽”調解室的燈光溫暖亮起,紅色物業巡邏車的輪廓融入夜色。從孤僻低保戶的家門到議政大廳的講臺,從飛線充電的亂象到整齊的充電樁陣列,張肖的履職足跡,深深烙印在社區的肌理之中。